htqdj.sanya.gov.cn
清晨的龙海风情小镇,清脆的门球撞击声伴着阵阵蝉鸣回荡。在海棠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门球场上,10多名孩子学着老党员的动作俯身握杆,稚嫩的脸上写满专注,晨光将银发与童颜的身影拉得很长......
这个暑假,海棠区委老干部局创新推出“选调生+老干部老党员”双导师制暑期班,通过整合海棠银龄先锋老党员工作室、关工委和选调生三方力量,有效破解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看护难题。
银发先锋重执教鞭,门球场上传帮带
“我们老党员工作室的成员都很乐意发挥余热。”省级门球教练员林云春一边指导孩子握杆姿势一边说,“看着孩子们从零基础到能打完整比赛,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。”作为海棠银龄先锋老党员工作室的牵头人,他和李秋英、吴爱香等老同志负责门球教学,将门球场变成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。
在课业辅导区,关工委“五老”队伍正在耐心指导孩子们写作业。“我们发挥老教育工作者的特长,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。”原东溪小学校长麦有光表示,“看到孩子们既完成了学业又培养了兴趣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。”
青银合璧谱写新篇,代际碰撞见真章
创新采用的“银发+青春”组合模式让人眼前一亮。5名985、211高校毕业的选调生与老干部结对教学,形成了独特的代际协作机制。“这种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”选调生韩淑婷笑着说道“我们向老同志学习群众工作经验,他们则通过我们接触新的教育理念。这种代际协作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。”
老干部传授门球技艺和传统文化,选调生则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辅导课业,二者相辅相成。这种代际协作的模式既发挥了老同志的经验优势,又融入了年轻党员干部的创新活力,实现了“1+1+1>3”的效果。
老少同门硕果盈枝,民生答卷见温度
经过一个月,暑期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15名学员全部完成暑假作业,课业难点得到及时辅导。学员们也基本掌握门球技能,体会到这项运动的魅力。
在此基础上,暑期班还成立了海棠区首支青少年门球队,为门球运动传承发展奠定基础。
“我以前暑假都是一个人在家,现在不仅学会了打门球,还交到了朋友,作业也全部做完啦。”11岁的学员智博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暑假作业。家长陈先生也欣慰地表示,“这个暑期班不仅解决了看护难题,更让孩子收获了成长。老干部们的言传身教,选调生们的耐心辅导,都让孩子受益匪浅。”
随着结业典礼上门球表演赛的欢声笑语,这个特殊的暑期班画上句号,但它的示范效应正在扩散。海棠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这不仅是暑期托管,更是一次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的‘银青接力’”。老干部在传授技能中重获价值感,选调生在辅导教学中深化基层经验,孩子在陪伴中收获成长,家长从带娃压力中解脱——多方共赢的格局由此形成。
这个夏天,海棠区用创新与温度证明,民生痛点的破解之道,往往就藏在资源的创造性整合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