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qdj.sanya.gov.cn
盛夏时节,椰风拂过海棠湾的田埂,稻浪翻涌。看着湾坡鸭在田间戏水,鳄鱼在基地自在栖居,抬眼望去,黎族元素的墙绘鲜活生动,海棠区的村民老李感慨地说:“产业发展更有动力,居住环境干净整洁,现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!”
一年前,为了突破乡村振兴发展难题,海棠区选调生持续开展调研,深入崖州区、吉阳区、天涯区等多地进行“乡村振兴实践链”专题调研。通过走访6个产业基地、举行5场座谈交流会,选调生们系统梳理出“党建引领链”“产业融合链”“文化赋能链”三大经验体系,为锻造乡村振兴“多链引擎”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党建引领链——党建领航激活治理“末梢神经”
在崖州区梅西村,选调生们感受到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治理效能带来的便利。梅西村充分运用村民自治、法治保障和德治手段,探索矛盾纠纷“三步化解法”,实现群众诉求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。村党总支书记孙照安指着村委会院里的大榕树说:“我们村在这棵大榕树下化解村民矛盾纠纷,帮助打开村民心结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”2023年,梅西村被评为海南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。
这一模式与海棠区的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”实践形成呼应。海棠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创新村级议事协商体制机制建设,在党群干群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,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,构建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。“海棠夜话”已成为海棠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模式和有效途径。对此,海棠区湾坡村驻村选调生说,“2024年5月,我们村通过‘海棠夜话’平台,召集区住建局、区总工会及村民代表共同议事,商讨村里的太阳能路灯因年久失修无法照明的问题该如何解决。通过这个议事平台,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。现在村里的路灯重新亮了起来,我们的心里也暖暖的。”
调研启示:
基层治理的关键在“组织引领”与“多元共治”。党建不仅要把准方向,更要下沉资源、搭建平台,激活治理末梢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,才能实现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,构建有温度、有韧性的共同体。
产业融合链——特色产业催生“蝶变效应”
走进洪李村,村里的鳄鱼养殖产业展现了全产业链开发的潜力。洪李村通过“政府+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模式,建成鳄鱼养殖基地,打造“鳄鱼养殖+休闲旅游+科普研学”三位一体发展模式,带动村民就业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显著增长。村书记王康熙算了一笔账:“2024年,基地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的分红收益。未来,我们还将继续推动鳄鱼产业向高科技、深加工方向发展”。
海棠区坚持党建引领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农业向第二、第三产业延伸,不断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,探索出一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湾坡村集体产业“湾坡鸭”品牌成立于2009年,但是由于管理模式粗放、产业链短的问题,一直未能打响品牌。近年,在湾坡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,以组织力赋能新质生产力,带动村集体产业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湾坡村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,探索稻鸭生态共生种养模式,推进“湾坡鸭”和“生态好米”品牌建设,助力观光、休闲农业的发展,推动湾坡鸭产业发展,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村民致富。驻村选调生在调研笔记中写道:“从‘卖产品’到‘卖品牌’,关键在于构建‘生产-加工-销售-体验’全链条,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引擎。”
调研启示:
产业振兴不能只靠“单点突破”,而要注重“链式融合”。以党建引领聚合资源,推动一产向后端延伸、二产向两端拓展、三产向高端升级,实现从“卖原料”到“卖品牌”“卖体验”的跃升,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
文化赋能链——让文化活起来,重塑乡村“精神地标”
北山村的黎锦传承实践为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思路。该村建立黎锦工坊,开发挂画、服饰、文创等系列产品。同时,北山村依托乡村振兴力量,开设“黎锦非遗暑期培训班”,吸引年轻人体验织造技艺,传承黎族文化。黎锦班成为了点亮乡村文化、培育未来传承者的摇篮。在技艺的磨砺中,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魅力,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“黎锦不仅是商品,更是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。”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总结,道出了文化赋能的深层逻辑。
图 | 选调生到区黎锦协会(北山村黎锦工坊)进行实地学习调研
振兴乡村文化,就是要让乡村文化“活”起来。近年来,海棠区积极打造“艺术+非遗”“艺术+文创”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。形成“一村一品”,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,让本土特色“走出去”。通过艺术创作反映乡村建设的变化,推进乡村振兴发展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、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、讲好乡村振兴故事,这对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调研启示:
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风景,而是融入生活的血脉。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、创意融入乡土语境,让文化从“被保护”转向“活传承”,才能重塑乡村精神内核,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向赋能。
“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共同规律。”选调生在调研总结会上表示,“我们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‘施工图’,让每条产业链都成为致富链,让每个村庄都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家园。”
如今,海棠区的选调生们正以“链式思维”破解发展难题,在自贸港的热土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