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qdj.sanya.gov.cn
“走上关键岗位,是组织对你们的肯定和信任,希望你们不负重托,以绝对的忠诚、奋斗的激情、担当的精神、严实的作风、良好的实绩回报组织。”今年海棠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“三类干部”党性分析会议上,海棠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蔡晓晶与全区“关键岗位干部、年轻干部、新提拔干部”进行交流,通过讲明政治责任、工作纪律、履职要求,切实把好“三类干部”监督关口。
近年来,三亚市海棠区精准聚焦“关键岗位干部”教育监督管理环节,紧盯项目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、权力集中领域的73名干部纳入关键岗位监督名单,实施清单化管理,系统推进“三力”建设,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。
图 : 海棠区“三类干部”党性分析交流会议。
提升“免疫力”,筑牢廉洁根基
深化理论教育、警示教育与常态化谈心谈话,全面增强干部遵规守纪的政治自觉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、必修课,分层分批对关键岗位干部开展理论知识专题培训,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党的创新理论相关课程,全方位提升关键岗位干部理论水平。分层分类轮训党员领导干部,搭建“海棠讲坛·一说一课”平台载体,累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1950余次。二是加强警示教育。构建“理论+实践+情景”立体教育模式,常态化推进警示教育、党性教育,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、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现场教学强化震慑,召开党性分析交流会对照党章检视初心,组织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,以“沉浸式”教学让干部在案例剖析、情景模拟中知敬畏、存戒惧。三是落实谈心谈话。出台《关于健全完善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》,坚持问题导向梳理组织部长“十必谈”,对全区党员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480人次,谈话提醒40人次,收集意见建议454条。
强化“执行力”,构建监督闭环
建立多维协同机制,拓宽线索来源渠道,实施精准预警处置,提升约束效力。一是多元联动,构建高效监督网络。区委组织部联合纪检监察、公安、信访等14个关键部门,构建起干部监督多方联动机制。通过实行党委(党组)会议列席旁听制度,将监督触角前移并下沉,对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实施全程监督,避免“一言堂”“拍脑袋”决策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“十条措施”》,定期召开干部监督联席会议,促进信息共享、问题共研、措施共商,形成“部门联动、信息联通、关口联把、问题联审、结果联用”的高效监督体系。二是拓展渠道,提升监督执纪成效。构建“五位一体”监督举报平台,整合电话、网络、短信、来信、来访等多种举报方式,形成“1 + X”监督合力,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纳入监督范畴。通过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,确保干部违规违纪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受理。建立“定期反馈 + 随时反馈”机制,确保举报线索快速收集、高效处理和有效反馈,大幅提升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。建立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定点监督联系制度,多维度、全方位掌握干部社交圈、生活圈及网络言行,实现监督无死角、全覆盖。三是精准研判,增强监督针对性。建立干部监督预警研判机制,实施“黄、橙、红”三色预警制度并统一纳入“干部监督库”管理,为干部调整和处理提供坚实依据。借助“监督一张网”平台有效解决干部乱作为、不作为、不敢为、不善为等问题,进一步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威慑力。
增强“续航力”,激发内生动力
强化一线砺炼提能力,突出实绩考核明导向,落实人文关怀,促进担当作为。一是加强实践锻炼,提升实战能力。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,统筹组织新入职公务员脱产到村(社区)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践锻炼。推荐7名干部到省级部门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、到市内双向挂职锻炼,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跨部门、跨领域交流任职。二是实行轮岗交流,突出实绩导向。注重在重大任务、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,推进考核精准化、差异化。近三年来,对39名关键岗位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和锻炼。落实“能上能下”机制,对5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调整,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7名处分期满表现优秀干部大胆提拔使用。三是落实关心关爱,激发干事活力。密切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、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,举办干部心理健康辅导讲座,建立健全常态化关怀帮扶机制,走访慰问9名生病住院、家庭困难干部,为其排忧解难,切实帮助干部解决在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,有效解除其后顾之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