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qdj.sanya.gov.cn
又是一年盛夏,高考落幕,分数出炉,志愿填报的关键节点如期而至,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牵动着无数学子和家长的心。面对乡村学子普遍存在的职业认知模糊、规划资源匮乏等现实困境,藤桥村驻村选调生王雨琨积极行动,于7月3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“藤桥未来计划——志愿选择&就业分享”公益讲座,为藤桥片区四个村的20余名高中应届毕业生、大学在校生及家长送上一场解疑释惑的“及时雨”。
本次讲座以“破除信息壁垒,用真实经历点亮选择”为核心,力求贴近乡村学子实际需求。讲座跳脱传统“填鸭式”指导,紧扣乡村学子的核心关切。王雨琨首先结合海南高考政策,清晰讲解了志愿填报流程、投档规则和实用的“冲稳保”梯度策略,并贴心推荐了阳光高考网、B站、小红书等多元信息平台及夸克志愿等辅助工具,助力考生高效筛选信息。
讲座的重头戏是13位来自天南地北、不同专业领域学长学姐的线上连线。阵容涵盖985大厂程序员、电力国企技术骨干、材料博士、规培医学生、深圳在编教师、法务工作者、海南选调生以及体制“上岸”前辈等多元群体。
考虑到海南农村学生在成绩层次、地理位置、资源获取上的特殊性,讲座尽量避开“精英叙事”,转而聚焦“接地气”的实用信息。分享者们不仅详细介绍了“计算机专业究竟要学什么”“法学除律师外还有哪些就业方向”“体制内外工作对比差异” 等具体内容,还分享了东北等部分偏远学校在海南录取的低分优势,更针对乡村学子普遍关心的“城市、学校、专业哪个更重要”这一核心共性问题,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个性化建议。有人认为偏远地区985、211院校的平台优势仍值得争取,有人强调“对于中分段考生,专业实用性大于学校名气”,还有人提醒“城市区位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机会”。
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,考生们就“生化环材专业前景”“文科就业难度”“学医建议”等踊跃提问。分享者们以“过来人”身份坦诚回应,有效打破了职业认知中的滤镜与偏见。一位家长感慨道:“以前只知道‘学计算机好’,却不了解具体内容。今天终于明白孩子是否适合,太有用了!”
此次讲座不仅为藤桥学子搭建起通向广阔未来的信息桥梁,更传递了对乡村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。它成功地将“为民办实事”的有形设想,转化为照亮学子前路的有效实践。 后续建立的“藤桥青年交流群”,将持续为学子提供升学就业支持,注入前行信心。正如王雨琨在总结中所言:“我们无法替大家抉择,但愿这些真实故事,能助孩子们在人生岔路口看得更清、走得更稳。”
本次活动不仅有效回应了乡村教育信息鸿沟的痛点,更以选调生的智慧与担当,将服务群众的初心从纸面承诺,转化为助力青春梦想启航的切实动能,实现了“为民服务小切口”对“基层善治大文章”的有力助推。 下一步,海棠区选调生将持续创新服务载体,丰富“为民办实事”内涵,用所思所学所感,不断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。